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产品导航 > 产品百科

关于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及皮试

作者:--点击数:2310更新时间:2015-10-28 10:11:41
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多具有着良好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反应,在抗感染治疗中,运用十分广泛。但青头类药物的过敏反应,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危害严重,一直是此类药物挥之不去的阴霾。
过敏是指人的机体应对某些特殊物质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。过敏的机制比较复杂,过敏源大多来自药品生产中的杂质,或者是药物本身降解、聚合形成的产物。一般的过敏反应,表现为血压降低、呼吸困难、面色苍白、口唇发绀、皮肤荨麻疹、恶心呕吐等,严重的过敏反应,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。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0.7%-10%,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万分之0.4到万分之四,死亡率为万分之零点一。头孢类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-3%。此外,两者还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,一般认为发生率不到1%。
应对过敏,最有效的预防手段,就是皮试和抢救。给予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前,就做好抢救的充分准备。对于青霉素,要求给药前应严格的执行皮试操作,而头孢类药物则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。一般来讲,头孢类药物,特别是3代以后的头孢,由于药物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,加上生产技术不断提高,导致过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,皮试的必要性随之降低。目前,临床上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过敏与否,也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现象:有的医院做皮试,有的不做,有的部分科室做,有的部分品种做。国外的做法,国内情况差不多——有的国家做有的不做。就皮试的操作而言也有差别,有的用青霉素或者用较为便宜的头孢唑啉替代皮试,有的则采用原药配制皮试液。
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。首先是,国家卫生和药品管理部门,并无明确的关于头孢类皮试的规定出台,包括皮试液的配制也无统一标准。再则,头孢类药物由于其安全性高于青霉素类,过敏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它。另外,头孢类的皮试的假阳性率,也是干扰其过敏阳性判断的重要因素。所以,对于头孢类是否需要皮试,一直存有很大的争议,也是造成混乱的根本原因。
无疑,皮试会给医务工作者带来繁重的工作量。但为了患者生命健康考虑,还是该慎重对待。对于皮试,比较稳妥的做法是:1 青霉素类药物严格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,其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,头孢类慎用;2 青霉素过敏反应即刻发生者,和严重过敏反应者禁用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;3给予头孢类药物前,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、过敏体质、过敏事件发生等情况,确无发生才可给予药物治疗,有则需要皮试;4 头孢药物皮试,建议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,皮试阳性者禁用;5 头孢类皮试液,配制浓度通常为300-500μg/ml,给药量一般为0.1ml,阳性判断标准同青霉素。
最后需要说的是,即便进行了严格的皮试,青霉素与头孢类药物仍有可能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。一旦发生,应立即停药,并进行必要的抢救措施。